高詩巖:遼寧全運男籃集中晚 通過熱身賽以賽代練 爭取最好的成績
解說:今天只是楊瀚森DNP的開始 既然如此不如去發(fā)展聯(lián)盟練級
美網(wǎng)友議莫蘭特diss教練:他都沒盡力&在場上做有氧 教練組要被炒
整裝待發(fā)!楊鳴曬照:開啟第六次全運會之旅 遼寧加油
開賽倒計時!趙繼偉曬照:準備開啟第四次全運之旅
詹姆斯:18歲就能穿簽名球鞋征戰(zhàn)NBA 生涯首秀前我一直在擺弄鞋帶

譯者注:原文發(fā)表于CBS Sports,文中數(shù)據(jù)均截至原文發(fā)稿時(當?shù)貢r間11月1日),所涉及日期和時間均為當?shù)貢r間。文中觀點與譯者及平臺無關。
2025年的NBA杯于周五開打。如果你不知道也別覺得不好意思。畢竟,那天是萬圣節(jié)。你可能很忙,而且這項錦標賽也從未這么早開始過。2023年的時候,小組賽集中在11月進行。去年,它延續(xù)到了12月,而且兩個賽季都采用了周二和周五的賽制。但今年呢?賽程安排得非常零散。賽程從四個周五開始:10月31日、11月7日、11月14日和11月21日。之后,NBA試圖在感恩節(jié)當周的11月25日、26日和28日安排更多的小組賽。
如果你覺得這安排很隨意,那這正是過去兩年給人的感覺。當一項錦標賽以這種支離破碎的方式進行時,很難讓人認真對待它。有時候你打開一場比賽,只會看到一個五彩斑斕的球場。當一項錦標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進行時,很難讓球迷沉浸其中。一旦進入淘汰賽階段,這項賽事就會拖到12月。盡管這項賽事本身沒有那么關鍵,但它的時長是NCAA錦標賽的兩倍多。球迷們熱愛“瘋狂三月”。那么,從十月延續(xù)到十二月的瘋狂又如何呢?到目前為止,反響平平。
我們即將迎來這項賽事的第三年。培養(yǎng)持續(xù)的興趣總是需要時間的。但我們不妨將這里的反響與附加賽做個比較。附加賽于2020年在奧蘭多園區(qū)首次推出。2021年,我們看到了一場經(jīng)典的勒布朗-詹姆斯對決斯蒂芬-庫里的比賽,隨后灰熊崛起,將庫里所在的勇士淘汰出局。到2022年夏天,NBA決定將附加賽設為永久賽制。它早已獲得了球迷們的廣泛認可。
NBA杯尚未達成類似的共識,而且不難看出原因。這項季中錦標賽缺少附加賽身上一種變得有趣的要素:利害關系。多年來,球迷和評論者們一直在爭論NBA如何能為這項錦標賽引入利害關系。補償選秀權、有保障的季后賽席位,甚至可能是種子排位優(yōu)勢,但聯(lián)盟有理由希望這項賽事能獨立存在。其理念應該是創(chuàng)造一項讓球迷們關心的、獨立于NBA總決賽的賽事。如果球隊們真的只是為了一個能讓后續(xù)賽程變得更輕松的獎勵而戰(zhàn),這是不可能實現(xiàn)的。
NBA潛在的補救措施在于賽制的設置。每年三月(在大學)和四月(在NBA),我們都會意識到單敗淘汰制的籃球是多么有趣。每年十一月,小組賽和凈勝分規(guī)則削弱了這項杯賽的緊張感。球迷們都熱愛“瘋狂三月”。這就是NBA杯賽制如此奇怪的原因。為什么不直接照搬那個備受喜愛的賽制呢?相比簡單明了的“輸了就出局”的賽制,誰會更偏愛目前這種長達一個月、追起來極為繁瑣的拖沓賽程呢?
在改為單敗淘汰制之前,NBA杯很難真正吸引普通的體育迷。
而這正是這項賽事遇到的第一個重大障礙。NBA只有30支球隊。沒有輪空的話,就無法為30支球隊制作一個對陣均衡的簽表。要舉辦一個五輪的單敗淘汰賽,就需要32支球隊。當然,可以引入輪空來臨時平衡簽表,但NBA希望這些比賽計入常規(guī)賽戰(zhàn)績,所以他們需要每支球隊都打相同數(shù)量的比賽。這就引出了那個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:增加兩支球隊。
當NBA構思這項賽事時,它可能已經(jīng)假定會有兩支新球隊加入。無論如何,這是球迷們的普遍猜測。擴軍的想法在幾年前就已備受關注,但在上個休賽期首次出現(xiàn)了反對的聲音。The Athletic在七月報道稱,包括尼克斯老板詹姆斯-多蘭在內(nèi)的一些老板,目前不希望引入新的合作伙伴,因為這會瓜分掉每支球隊目前獲得的巨額媒體版權收入。NBA正在通過一項國際聯(lián)賽向歐洲擴張,但目前來看,增加第31和第32支球隊似乎并非迫在眉睫。
有了32支球隊,錦標賽的賽制就說得通了。很明顯,一個干凈利落的五輪單敗淘汰制簽表是可行的。為了讓每支球隊的比賽場數(shù)保持穩(wěn)定,聯(lián)盟可以在每一輪過后相應地設立新的敗者組。每支球隊總共會打五場比賽,而且每支球隊都會排在第1到第32名之間的某個位置。至于利害關系,一個折衷方案可能是將NBA杯的排名作為季后賽種子排位的決勝標準。比賽可以繼續(xù)計入常規(guī)賽戰(zhàn)績。
NBA能否通過引入其歐洲聯(lián)賽的兩支球隊來湊齊32支參賽球隊,從而嘗試這樣的做法呢?也許吧。畢竟,這可能成為那個聯(lián)賽的有效營銷手段,不過如果NBA球隊大勝那兩支球隊,這種方法可能會適得其反。真正的麻煩在于,如何為一場有非常規(guī)賽球隊參與的比賽賦予常規(guī)賽的利害關系。一支NBA球隊真的應該因為戰(zhàn)勝了一支次級聯(lián)賽球隊,就將這場勝利計入常規(guī)賽戰(zhàn)績嗎?當需要決定季后賽種子排位時,這公平嗎?很可能不公平。
這讓NBA杯的前景懸而未決。目前的賽制沒能讓它成為聯(lián)盟所期望的招牌賽事,而能讓它成功的那種賽制又可能遙遙無期。因此,這個有缺陷的模式會繼續(xù)存在,而且很可能會每年都進行調(diào)整,直到達成某種共識。也許將比賽集中在十一月下旬會奏效,但這也讓常規(guī)賽初期的比賽顯得不那么重要。也許重新安排小組能讓比賽更激動人心。但如果沒有單敗淘汰制那種固有的戲劇性,我們很可能每年到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,都得提醒自己,這項我們已經(jīng)淡忘了10個月的錦標賽又回來了,而且它很可能再次無法吸引普通觀眾的注意力。
作者:Sam Quinn
譯者:GWayNe